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何进对于许褚诛灭张氏、黄氏的行为感到愤怒,不单单是因为这件事本身违背了他的意愿,更多则是对袁绍、荀爽等人的不信任。

在何进看来,许褚敢做下此等‘泼天大事’,没有袁绍等人的授意是不可能的。这个判断源于何进自己与袁绍对宦官的态度南辕北辙:何进不愿意对宦官赶尽杀绝,袁绍则欲除之而后快。

何进早年发家,宦官出了大力,何太后当时毒杀了灵帝最宠爱的妃子,也是宦官帮忙求情才免于重责。

另外对于士族,何进也不放心。士族的力量过于强大,何进忌惮之,又不得不用之,如在座的袁绍、荀爽、钟繇、荀彧,以及大将军府主簿陈琳等等,无不是年少成名、海内知才的士人。而且士人们以举荐、故吏、门生、联姻等方式串联成一张大网,互相吹捧,彼此亲近,排斥除士人以外的人,从而垄断了仕途、占据了舆论,实是比宦官更难对付十倍、百倍的一群人。

如果宦官被杀光,大汉朝的权利架构就从外戚、宦官跟士族的三足鼎立变成了外戚与士族平分秋色的局面。而天子年幼,士族底蕴浑厚,势必会在不久的将来掌握朝廷大权。

所以何进自然而然地认为许褚的行动出自袁绍等人的授意,张氏、黄氏的覆灭,无疑将何进逼到了不得不与宦官彻底决裂的境地,对袁绍等人百利而无一害。

袁绍对何进心中的想法自然猜到八九分,许褚的行动他事先并不知情,可无意间许褚帮了他一个大忙。因为即便没有许褚诛灭张氏,袁绍也已经跟他的同党何顒等人拟好了大将军的假诏准备传诸天下各州郡,内容正是以何进的名义下令捕杀宦官在各地的族人。

于是当何进冷声质问荀爽时,袁绍却又是把授意许褚的事不由自主地算算到荀爽、荀彧和钟繇头上。何进不会做这样的事,袁绍自己知道自己没做,那么放眼天下也只有跟许褚关系密切的荀氏、钟氏出身的朝官才可能指挥的动许褚。

荀爽心中憋闷,大家都是聪明人,个中曲折不用盏茶功夫就全明白了。对于荀氏、钟氏来说,这个‘授意许褚诛宦官族人’的黑锅是背定了。既然如此,何不顺水推舟,言明利害,让何进下定决心出手杀掉张让、赵忠等辈呢?

荀爽便略过何进的质问,直接进言道:“事已至此,大将军若不尽快决断,宫中恐有变故。”

何进冷哼两声,却也知晓荀爽说的是正理。许褚的奏疏目前只有他们几个知道内容,但他做下的事情肯定是瞒不了多久的,届时张让等人得知后,定以为何进已经对他们动了杀心,不得不铤而走险。

禁军可还在宦官手里,何太后也对宦官始终信任有加,最不让人放心的是——刘协还在洛阳。

利用这几点,张让等辈并不是没有抗衡的能力与翻盘的希望。

权衡利弊,何进无奈吞下苦果,选择面见何太后,请旨杀张让等权宦。

与袁绍、荀爽等商议良久,方把诸多细节敲定,这才入宫。

荀爽与荀彧、钟繇回府后,均还有些惊魂未定。

荀彧对钟繇说道:“元常,此事你可有参与?”

钟繇摇摇头,叹道:“当是许仲康自己所为。”

荀爽又是赞叹许褚不畏惧宦官的气概,又是不满其‘任性妄为’,道:“当初向大将军力荐许仲康为颍川太守,不想其竟是胆大妄为的人。我等需去信回颍川族中,让友若、休若等对许仲康的行动多加留意,如诛张氏等大事,不可再在我等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

荀彧与钟繇颔首称是,各写就书信,一回族中,一回许褚。只是落笔时赫然发觉,对许褚似乎不能再用“以尊示卑”的口吻,二人相顾失笑,摇头不已。

做下诛宦官族人之事的许褚,在颍川境内的声望再次得以提高,荀彧与钟繇来洛阳前,便知许褚有徐庶、郭嘉为谋,有从汝南跟随而来的兄弟为武,带甲千余,杀韩综,斩何仪,勇冠三军。

如今登上太守之位,之前颍川有信来时说到许褚重用枣祗,行屯田令以充实仓廪;设金曹掾,收归铁矿,以充实武备。双管齐下,不失为强兵足民的好计策,眼下他的实力又到了哪个地步呢?


页面连接:http://www.shhtvs.com/read_0_avfef/mccgclle.html

搜书网 看书阁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百书楼80电子书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