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app2();

read2();

长篇小说《清河乡之变》在《六月》上刚刚连载不久,  内容进行到苏英提出了公共食堂存在的问题,说服大队长,  组织清河乡的父老乡亲开会,预备向上级领导提出意见。

苏葵曾因写过长篇小说《小草青青》而名声大噪,一见是同作者的文章,很多人都立刻来了兴趣。

一开始大家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他们的心情只为里面的女主人公苏英而起伏。看着她机智果敢,沉着冷静,提出意见,说服大队,只觉得和作者的上一篇文章很有相似之处,都是让他们感到愉快的小说。

可这样一部小说,  却因为一道政府新发的文件而彻底变了性质。

如今解散公共食堂一事只是在清河大队试点,  没有推向全国。

八月二十日,  中央政府下达文件,  正式说明将清河大队作为解散公共食堂的试点,  目前清河大队已经解散,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清河大队?清河乡?还都是解散公共食堂!

这不就是小说里写的同一件事吗?

大家只是看个小说,  没想到这个小说写的竟然不是虚构,  而是真的政策!

许多人坐不住了,  纷纷写信来问,真的有地方已经解散了公共食堂吗?

解散公共食堂可是大事,  如今全国各地都在办食堂,  但从来没听说过还有解散这中事!

他们不仅给苏葵寄来了读者来信,询问她文中的清河乡是否和政府提到的清河大队是同一个,还跑到政府部门亲自问,得到了负责人肯定的回答。

这下全国沸腾了,  公共食堂由来已久,以前也给生产带来了不少好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坏处就出来了,再遇上点灾害减产,那就是更是难过。

好些人心里都想着要回到以前那中各做各家饭的时候,但或许不敢提,或许声音太小都不了了之。

没想到现在竟然有地方已经解散了!

他们有些不懂什么是试点,都想着自家也要像清河大队一样,赶紧解散。

于是下面的领导收到了人民群众广泛的意见,问什么时候能轮到他们?

有动作快的,已经看到了苗头,赶紧向领导请求,要亲自去清河大队学习试点经验,为将来做准备。

领导了也纷纷领会到了中央文件的精神,开会讨论过后,向清河大队打了招呼,预备组织去学习考察。

于是一群浩浩荡荡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观摩团就来到了清河大队。

苏葵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正在创作这部小说的结局,还是向书记让人给她递了消息她才知道。

今天,清河大队来了一队人,他们是隔壁省来的考察学习组。

韩文昌就是这个学习组的组长,不同于其他学习组是派遣干部来学习,他本人就是隔壁南省的书记。

江省和南省位置毗邻,路程也非常近,接到文件的时候,他正在下面的农村做考察,就顺路带了一队干事来这里学习。

他们是第一队来到清河大队学习的。

他不是跟向书记一样是来暗中调查的,秘书直接说明了身份,说是来学习的,把听到的队员们吓得不轻。

书记,又是一个书记!他们清河大队这是祖上积什么德了,一下出个大学生,一下来个县长,一下来个书记,要不是现在不让说,他们非得说一句这就是葵花带来的好运气!

张大婶子们正领着他们往大队里走,就看见了刚刚从县城回来的苏葵。

苏葵跟大家打招呼,看见一行人她心里了然,礼貌对他们点头。

她刚刚从县里接到向书记带给她的信,说了最近几天发生的事,告诉她近期会有人到他们这里来学习。

她待会儿也是要去找苏全福的。

而队员们看见她,都是一脸敬畏和仰望,说个话都是轻声细语的,仿佛不是在和一个小辈说话,而是在面对一个大人物。

等苏葵走了,韩文昌好奇了:“那女娃是谁?”

一说这个那清河大队的人可就来劲了。

“那是葵花,哦不对,不能喊葵花了,人家是大学生了,考上了京城大学!”

“你们不是说要学习食堂解散吗,我跟你们说,这主意就是葵花提的!”

韩文昌惊讶:“是这个女娃?”

“那可不,书记都表扬她了,还让她上台讲话,报纸上都登了!”

韩文昌:“等等,你刚才说她考上了京城大学?是获得教育部表彰的那个苏葵吗?”

韩文昌没看见《江省日报》,但他看见了《华夏日报》啊,上面转载了一则教育新闻,说贺县高中一位班长带领全班同学全部考上了大学。

就是刚才那个女娃?

“教育部?对对,好像是教育部,上次那市里的领导说了,要给葵花评个什么教育模范!”

韩文昌见到苏全福的时候还跟他感叹,说他们大队这个叫苏葵的女同志可真是了不得。

又是考上京大,又被评为教育模范,还能提出试点解散食堂的好点子,让他们这些大人都感到惭愧,以后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苏全福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领导了,但心里还是忍不住和队员一样感慨,葵花真是给清河大队带来福音了!

听人夸苏葵,他也是与有荣焉,说起她不仅学习好,脑子灵活主意多,还能写文章挣稿费,全国人民都喜欢她写的小说!

正说着苏葵,就看见她往这儿走来了。

韩文昌笑着和苏葵打招呼:“苏葵同志,我们刚才可是听了好一通关于你的事迹啊,听说你还会写小说?”

苏葵谦虚笑道:“书记,只是几篇拙作,登不得大雅之堂,让您见笑了。”

这会儿苏全福正带着韩文昌一行人看原来公共食堂的地址,大队里好些人都在这儿看热闹。

一听苏葵这样说,就有几个人反驳。

“才不是,葵花写的小说可优秀了,”

“《小草青青》写得特别好,城里好多人都在看。”

“对,听人说这本书还出版了,还上了报纸,全国都能看见!”

连上学的孩子都出来说班上所有人都在看,不知道是谁的一本书,全班都传着看,女孩子们天天幻想着自己变成李小草。

韩文昌一惊,又对苏葵笑道:“小同志,你这是谦虚啊!”

听听,文学作品都写来传遍全国了,还这样不骄不躁,难得。

“《小草青青》!”这时,他们小组里发出一声惊呼,“你就是小草青青的作者苏葵?”

说话的人正是韩文昌的秘书之一,她听见这个消息满是震惊。

当初她非常喜欢这篇小说,甚至还给作者写过信,谁知道她一直喜欢的作者竟然还是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准大学生啊!

韩文昌问:“小常,你认识苏葵同志?”

“我就是苏葵。”苏葵一看就了解了,笑着问:“您读过我的书?”

听到她承认,常敏真是一脸复杂。

在她看来这样一部非常具有思想内涵的小说,应该是一个非常博学多才,而且具有思想深度的学者大家写的。

现在见面一看,她也确实是博学多才,沉稳有气质,可谁也不知道她年纪竟然这么小啊!

而常敏之所以这么惊讶,还不只是因为这个。

“苏葵……同志,请问您……”她一时都不知道该对她怎么称呼了,“请问你这次创作的小说是不是就是以清河大队为原型的?”

这应该是所有看到她文章的读者的想法。

苏葵微微颔首:“我的确是看到了清河大队的变革,才想着要创作这样一部小说。”

“什么小说以清河大队为原型?”韩文昌问。

常敏定了定神,这才对韩文昌解释道:“韩书记,是这样,这位苏葵同志最近又写了一篇文章,叫《清河乡之变》,写的就是清河大队解散公共食堂的事,后来就看到上级的政策下发,所以很多人都在关注这篇文章。”

现在他们终于确定,清河乡的原型就是清河大队。

韩文昌来了兴趣:“苏葵同志,也就是说,你不仅提出了这个试点方案,还为它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宣传?”

能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小部分试验的方式,又想到通过写文章为此记录宣传,这孩子,脑子是真灵活啊!


页面连接:http://www.shhtvs.com/read_0_caftc/tlfyffft.html

搜书网 看书阁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正点小说网第一版主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