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app2();

read2();

“郑老师,  您是教翻译课的,秦教授是教精读课的,  但上课却不只教这些,  还会教语言知识,同时也要鉴赏文学作品,对吗?”

苏葵先是说到了现状,  见两人点头,便提道:“或许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将语言和文学分成不同的课程呢?”

目前,大学外语系的语言课还没有独立出来,和文学不分家。可以说,  很多课程都是又学语言又学文学,没有特别明确的划分。

郑云虹问:“你是说把语言课分出来教授语言知识,  鉴赏作品则放到文学课上?”

苏葵点头:“这样可以让课程分工明确一些,  每个课程都有自己的重点,学生也能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并且学习语言听说读写都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这些也是在课堂上统一学习的。我建议,  应该将听力课和口语课独立出来,  尤其更要注重口语的训练,让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

几人也没想到她提出的建议竟然不是针对教材,  而是直接针对课程改革,一时陷入了思。

卫保华却是点点头:“苏葵同志,你继续说。”

“卫部长,这就是我所有的想法了。”

现在并没有多媒体教学,  视听说课程等无法开启。但只要将语言和文学分开,将听力和口语单独训练起来,凭借现在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已经能给学生不错的学习环境了。

苏葵笑了笑:“其实我说的这些,  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语言应当达到文学,语言学和基础语言三者的统一。”

“语言、文学和基础语言的结合?”卫保华品味着这句话,“听着有些道理。”

“两位同志,你们怎么看?”

“这话确实不错。”秦教授先点了点头,“其实苏葵同志刚才提到的将听说读写分开,我在国外的一些高校也见过,他们确实有开设专门的课程来训练学生们的听说能力。”

郑云虹想了想,也说:“学习语言‘说’是非常重要的,当初给我们上学的外国老师就非常重视我们口语练习。”

所以她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口语能力,之前在课堂上也是鼓励同学们开口,只不过收效甚微。

郑云虹当然有心训练,但毕竟是翻译课,他们还要学习翻译,倒没有专门的时间能来多练习一下听力和口语。

“至于将语言课独立出来,倒也是同样的道理,就是……”

秦教授接下郑云虹的话:“就是改动确实有些大,我们恐怕还要再重新商议。”

显然两人都是赞同这个意见的,只是这个课程改革不是小事,不仅他们还要重新商议,领导这边也要收集更多人的意见。

听了两人的话,卫保华点了点头,对苏葵道:“苏葵同志,你的建议我们收到了,对我们确实非常有启发。”

他站起身来:“这样,你回去正式写一份建议报告,到时候让郑同志一并汇总到我们这里来,我们到时候会再好好讨论。”

苏葵当然是点头应下。

虽说多出一件事,但今天的事情还是圆满解决。

走之前,卫保华还亲切地和苏葵握手告别:“苏葵同志,感谢你今天的作为,也欢迎你再再给我们多多提建议啊。”

他又对两人笑道:“当然,大家要是再想到什么好主意,也可以一起写上去,我们正需要广大同志们的意见。”

郑云虹和秦教授两人都笑着点头。

秦教授还笑道:“看样子,今天和苏葵同学一起来是来对了。”

不仅知道了这孩子有多大的奉献精神,还给他们提出了这样有用的建议,今天的惊喜实在是太大了。

然而还不止如此,回到学校,郑云虹还没来得及将今天的事情告诉郑云和,就发现苏葵已经在学校里又一次扬名了。

并且是震动全校的扬名。

原因非常简单,自从苏葵写的《清河乡之变》被宣传部的同志作为宣传口发行后,引来了全国的关注,当然也引来的一些反对者的批评。

当时作协的成员还在报纸上跟人隔空论争,然而那边一直没有放弃,一连发了几篇文章都是在批评这篇小说,一直持续到庆典之前。还曾经被张瑞山看到,也用上面的观点和苏葵在交流会上论争。

苏葵当时听了王国梁的话,说她作为作者也可以下场写文章驳斥他们的观点,但苏葵后来忙于庆典也忙于整理教辅资料一直没有时间。

正当她已经忙完这些准备下场时,没想到已经有人比她更快。

今日清晨,《北方日报》的《文学周刊》版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关于近日来对《清河乡之变》批评声音的一些驳斥

上面列举出了目前《文学作品报》的几篇文章对《清河乡之变》的反对观点,然后对他们提出的每一条观点进行驳斥。

最关键的是,这篇文章并不是一个人写的,而是以华夏作家协会和几位新马港台作家的名义共同发表的。

而且竟然是采用类似于问答体的方式,每一条反对观点下面,都有不止一位作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驳斥。

甚至针对那条“作品毫无价值”观点,他们将苏葵当初在文学交流会说过的论点也一并以她的名义列举出来。

可以说,除了驳斥他们,又把张瑞山拉出来一起嘲讽了一遍。

最后,他们再次列举了这篇文章取得的成就。甚至说明,凭借苏葵同志文学上的造诣和目前取得的成就,她已经被批准加入了华国作家协会,正式成为作协的成员。

她的能力是得到所有人一致认可的,关于某些文章里对于对苏葵同志文章水平的批评质疑是并不合理的。

这篇文章以两岸作家的名义联合发表的文章一出,瞬间就在文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他们不仅惊讶于竟然能看到两岸作家联合发文为一篇文章解释,更为她已经加入作协这件事而震惊。

作协是什么地方?是国家官方机构,里面的成员都是全国知名作家,是在文学领域有些重大贡献的人。更不用说要想加入其中,还要得到理事会和书记处所有成员一致同意。

可以说,加入了作协,就代表在文学上的地位得到了官方的承认。

一个普通作者,哪怕名气再大,没有官方的身份,她也只是个普通作者,或许大家还会因为她的年龄和写作的阅历而有所看轻。

但现在她竟然加入了作协,得到了官方机构的盖章,这就正如文章中所说,她在文学上的水平是毋庸置疑的。

那些之前在报纸上的批评的人,倘若知道这篇文章是作协成员写的,他们也不会随便将文章批得一文不值。

所有看到消息的人都在感叹,这个叫做苏葵的作者已经真正迈入作家这个行列,而她恐怕是作协里年纪最小的成员了。

按理说,这件事只会在文学界引起震动,除了中文系的同学,很多同学也不知道苏葵就是《清河乡之变》的作者。

但是苏葵加入作协以后,郑云和就从陆子光那里得知了这个消息,这对于学校学生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也是莫大的成就。

几乎是和报纸文章同时,苏葵的名字出现在了学校的荣誉栏上面。

这上面本来都是学校在各个领域的知名校友,苏葵是第一个以在校学生甚至是刚刚进大学的学生的身份,登上了这个荣誉栏。

一瞬间就在这个显眼的位置吸引了全校学生的注意。

上面不仅有她的照片,还介绍了她的身份,——华国作家协会成员,著有长篇小说《小草青青》《清河乡之变》。

所有看到荣誉栏的同学们全都震惊了。

苏葵当时作为新生代表又被表彰,很多人还是听说过她的,尤其是外语系的同学。苏葵刚一进学校申请了免修,这件事不仅震动了英语系的同学,其余外语系的同学同样被她惊到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慕名去图书馆看过她。

但他们不知道这人不仅是外语厉害,她竟然她还会写文章?甚至这上面说什么,她竟然已经是作协的成员的了!关键是,这上面写的两部长篇小说他们知道啊!不仅知道,而且还看过!

苏葵的两部小说都在大范围内引起过关注,甚至这次的这篇还正在推广,在全国地区都引起广泛讨论,报纸上也充满了争论。

谁也不知道,他们喜欢的小说的作者竟然就在他们学校里,就在他们身边,还是他们的同学!一个大一新生!

第一次看到这个消息的同学们都是恍恍惚惚。

都是一起在大学学习的,他们以后还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成就成为荣誉校友,可人家还在学校就已经登上了荣誉栏。他们读的真的事同一个大学吗?

可就是早就知道苏葵是这两篇小说作者的中文系的同学也是恍恍惚惚,他们是知道苏葵写了小说,可不知道她竟然加入了作协!

不同于其他同学,中文系的同学最清楚这个消息的分量。那可是华国作家协会!没有一个作家不想要进入这个协会,让自己得到官方的承认。更何况他们中文系本来就有很多同学一心奔着当作家去的。

可就是以后一心写作,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这样的水平。而现在,一个刚刚进入大学,学的还不是中文系的人竟然已经达成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成就!

他们心里此刻也和其他人产生了同一个想法,我和她读的是一个大学吗?

同样因为这个消息,大家也关注到了《文学周刊》上发表的那篇文章,看到上面对苏葵作品长篇大论的解读,看到上面一串串他们熟悉的名字——

看到的人再次受到了震撼,两岸作家联合发文,这种成就是他们可以看到的吗?

苏葵彻底震惊了所有京大的学生,无论是以前认识她的还是不认识她的,这次全部都记住了她。

可大家都知道,苏葵却不知道。

这就导致,苏葵几人刚刚一回到学校,所有看见她的人都带着一种敬畏却又说不出话的复杂表情。

郑云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是跟郑云和汇报的时候才知道这件事。

她是在苏葵那里听过一嘴说她已经加入了作协,却因为后面的事情没有深究,谁知道这孩子竟然因为这件事在学校搞出这么大新闻。

这孩子……

看着面前一脸欣慰说起这件事的郑云和,郑云虹笑了笑:“我这里还有一个大新闻,也是关于苏葵同学的,保证比这次还要让人震惊。”

“还有比她以学生身份加入作协还要大的成就?”

想到今天的事,郑云虹郑重点头:“是,这份成就绝不比她加入作协小。”


页面连接:http://www.shhtvs.com/read_0_caftc/tlfyfvfm.html

搜书网 看书阁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封神小说网80电子书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