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app2();

read2();三十二

镇里的通讯员与我平时相处挺好,次日早上,他私下请示了镇委程书记,安排镇里的一辆吉普车送我,他也代表个人随车前往。

刘站长他们下乡去了,郭师傅因晚上值机还没上班。装好行李,上车前,我看了一眼空无一人,静悄悄的通镇广播站,只有门口的标牌注视着我,以无言对寂寥,我不舍的情感在拥抱着它,若干年后这里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要始终记住它现在的模样,把它永久地刻在心里。是它敞开大门,以公平公正的胸怀接纳了我,还为我提供了成长进步的平台,改变了我的命运发展方向。

通讯员特意让司机从通镇中药厂门口经过,看着紧闭的厂门,我想起第一天上班迟到,被丁厂长吓得扔掉了油条的窘况。办公楼静寂如初,洁白的外墙掩映在路边茂盛的大树后面,各个办公室的窗户随着浓密树叶的不断摇曳,时隐时现,工厂后面的大烟囱依旧冒着白色的烟雾,在这里上班时的一幕幕快速闪过我的脑海。这里,也记录着我的一段青春故事,魏大爷、李科长、宋会计、李姐、毛哥、小陈……你们都好吗?

来通镇快三年了,从一个拟定司炉工岗位的工人,成为市电台的一名播音员,是机缘巧合,更是众人接力伴我一路前行,呵护我走出乡镇,有了城市的“临时身份”。我无以回报,只能在心里祝福他们,祝福通镇!

我离开通镇不久,刘站长调到市有线电视台任办公室副主任,但不到半年,因病去世,我与他只匆匆见过一面。郭师傅接手通镇广播站站长后,岳师傅与之不合,辞职经商去了,此后我们再无交集。不思量,自难忘。

市电台住房紧张,我的落脚点还是大哥家。卸下行李,大哥大嫂邀请通讯员和司机在家吃午饭,他们谢绝了,急着又赶回了通镇。

大哥家房子面积有限,我读书时住的房间是母亲在住,她去乡下老家了,我暂时住她的房间,如果她回来城里,我就和侄子挤一挤。大嫂帮我把房间简单打理了一下,我暂时安顿下来。

大嫂说我能调回城里上班不容易,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大哥的情绪反应比较平和。我知道,他心里替我压着两块重重的石头:城镇户口和事业单位的编制指标。他没有能力和人脉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记挂和忧虑,我明白他对我将来的工作前途和成家立业,有说不出的担心。

对于将来的担忧,我也时刻在心里盘算着,但眼前着急也无济于事,一步步走好当下的路是关键。总在担心不可预知的将来而心烦意乱,无所作为,我今后拿什么资本去化解面临的障碍和困难呢?

市电台离大哥家三公里,大哥把他的自行车借给我使用。我到了市电台先找何老师,他带着我去见洪台长。洪台长说:“首先,我代表市电台欢迎你前来报到上班,以后的户口和编制问题,我们一起想办法逐步解决。你今后还要多向何老师他们几位老播音员讨教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虽然你现在的身份暂时属于聘用,但是这个岗位有着特殊性,台里是得到了局领导的同意才正式聘用的。你的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按正式职工核定,你就安心工作吧。”洪台长的话给了我一颗定心丸,市电台是我新的工作起点,在通镇广播站的工作经历只能算是入门,我的工作经验在这里是摆不上台面的,一切又需要从头再来,要把自己当成一块干燥的海绵,重新汲取知识和养分。

何老师又领着我到记者部、编辑部、广告信息部、技术部、办公室等部门熟悉各位同事,了解工作程序和流程。我看见每张办公桌上都堆摞厚厚的书籍和稿件,大家有的在伏案写稿、有的在翻书查找资料、有的在联系外采单位、有的在讨论宣传选题……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气息,完全颠覆了我在通镇广播站那个小空间里的视野。

回到五楼播音部,何老师把我交给了叶老师,让她先带带我,也就是我与她搭档播音。何老师把男播的岗位转交给我后,他以后的工作就是播音审听和广播剧编导,依然与我们在一起办公。

我和叶老师搭档,主播《桃阳新闻》和各类专题性节目,另外两位女播音员以文艺和文学类节目为主。叶老师告诫我在播音录制前,一定要做好话筒前的准备工作,其中备稿尤为重要。我的嗓音条件虽然不错,但播音效果不是完全取决于嗓音,要在熟悉稿件的基础上,把握好语气的连贯和节奏,这样才能播出稿件的内涵,做到准确地传声达意。

鉴于我初来乍到,对播录设备和播音环境生疏,叶老师让我专心熟悉的稿件,由她负责装配磁带、录播操控、选辑音乐、编辑合成等工作。叶老师还说,我能顺利上岗,是因为何老师多次申请“下岗”,作为同行,她知道何老师还可以继续播音,但为了我的“机遇”,他把岗位提前让给了我。

我深知走进这个大门的不易,我能报答何老师的,就是在这个岗位上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不能辜负何老师的一片苦心,还有洪台长、叶老师他们的期望!从个人的方面来讲,我的“这碗饭”能否端牢?取决于我的敬业态度和工作能力。我面临两种结果:播音好,留人;播音差,走人。所以,我只有一条路:播音是我的“救命绳”,我要牢牢地抓住这条生命之绳!

得益于叶老师在录播时的悉心指导,以及何老师在审听时的谨慎细微,我很快根除了一些以往的不良播音习惯和语调,再加上两位老师除了言传身教外,还拿出了他们个人的专业教材和资料供我学习,我感觉到我的进步是明显的。

何老师告诉我,台里分管技术的马副台长刚听到我的播音时,对他说:“这个播音员是你推荐的吧?是个关系户?和你相比还是有蛮大的差距啊。”

何老师说:“你可能是听我的播音听习惯了吧?这和你们搞技术有点类似,熟练操控一个新设备是需要一点时间的,只要有基础和天赋,时间长了自然会学懂摸透。”马副台长的技术不高,他的职务是论资排辈提上来的,平时讲话喜欢阴阳怪调。我当时来电台面试,他不在。何老师因为了解马副台长的为人,所以回答他的话也是一语双关。

一周后,台里召开台务会议,最后匆匆赶来会议室的是一位西装革履、头发油光锃亮、拎着时尚公文包的中年男同志,我平时没见过。他进门就问何老师:“从哪里挖了个新播音员来啦?前两天在家里听收音机,好像不是你老何的声音啊。”

何老师“呵呵”笑了笑,洪台长接口说:“你除了开会,平时都不露面,台里的变化你当然不晓得咯。”那位男同志说:“我这不是专门在跑广告业务嘛,多联系点业务,台里就能多增加点收入。您要让我老呆在办公室,没有业务主动找上门啊。”

“小刘,这位是我们广告信息部的郑主任。”洪台长介绍说。

我站起身向郑主任打了招呼,他笑着对我说:“嗯,播音还可以,有老何的风格。”

会上,洪台长部署了下阶段的几项重点工作,其中播音部的任务是,配合记者部录制新闻和专题节目,参加全省优秀广播节目评选活动,另外由何老师牵头组织年度广播剧的创作。

会后,我对郑主任的身份有些好奇,就问何老师。何老师告诉我,郑主任原来是市里的青年干部,也属于市里的高干子弟,本来准备作为梯队人才培养的,后来个人出了点问题,调到市电台来了。他平时不用签到上班,主要到各单位跑跑广告业务,独来独往很自由,他每年都是台里的广告创收大户。

何老师因为要专心创作广播剧剧本,全省优秀广播节目参选作品的录制就由叶老师负责。叶老师对我说,稿件组织由她和记者部去落实,我到时专心备稿就行,她还说这种评选活动,除了写稿记者有名次奖,播音员也有播音名次奖,她要我认真对待,争取一起拿到播音奖。

三十三

调到市电台工作了,与市电视台同一栋楼,同一道门进出,我也见到了让人羡慕的对象:电视台播音员。但都是女的,没有男播音员。

电台记者与电视台记者的社会待遇有所区别,外面单位联系采访事宜,都是先找电视台再找电台。电视台记者肩扛摄像机,出门趾高气昂,往返都是专车接送;电台记者肩挎录音采访机,显得谦虚低调,经常是自行往返。原因很简单,电视台有声有影,光辉形象一下子就传到了千家万户,而电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对于急于“成名”的人来说,吸引力不大。也由此,想进市电视台工作,没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不行。

我刚来没多久,有个电视台编辑私下找我帮忙配音,我婉拒了。我知道自己的“聘用身份”,没有电台领导的指派,我不能越池半步,搞不好会引起诸如马副台长那样人的非议和责难。

我是电台人,干好电台播音才是我的本分。为了牢固自己的专业根基,我主动担起周末播音值班的任务,多播多练,功到自然成。

郑主任果然是台里的广告创收大户,周末早上刚上班,他就拿了三家单位的领导讲话录音宣传磁带,找我剪辑整理。他表面看起来有些骄狂,但言语耿直和善,他问我是从通镇调上来的吗?我说是的,希望领导多关照。他摆摆手说自己不是什么领导,大家以后就是同事加兄弟,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就直说。

在录音宣传资料往播控台上大磁盘复制的间隙,我看见郑主任拿着一本名片大小的《政府机关领导干部通讯录》在翻动,便问他这种资料不是公开发放的吧?他说那当然,一般人拿不到,有了这个资料,他找各单位联系广告业务就方便多了,关键时候请相关领导打声招呼,事情就成了。

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便试探地问道能否借看一下?他随手递给了我,然后到播音室外面的办公桌上,写录音资料的文字介绍去了。我很快就翻找了市政府办公室金主任的办公电话和家庭电话,我只记下家庭电话后,将通讯录还给了郑主任。

在收到市电台的报到上班通知后,我给丹丹写过一份信,可直到离开通镇都没有收到她的回信。眼前她应该已毕业回到家了,我曾想过写信委托她爸转交,但又觉得似乎不太妥当,我一直为不能和她取得联系而焦虑。

我认真细致地整理和录制郑主任的广告宣传材料,直到他满意离开。我随后下到二楼的编辑值班室,趁没人的空当,拨通了金主任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位中年女性的声音,语气柔和,问我找谁?我说找丹丹,我是她的同学。她让我稍等,然后听见电话里传来叫人的声音:丹丹,有同学找你。

丹丹接电话的声音有些大:“哈哈,你怎么知道我家电话?你是不是提前到电台报到上班了?”

我说:“电话号码是我找人问到的,通镇的工作还没交接完我就上来了,比预计的时间提前了。”

丹丹说:“哦——难怪的,你中午来我家吃饭呗?”

我在迟疑,丹丹快速说道:“有什么怕的?我爸出差去了,妹妹和弟弟放暑假都到姑姑家玩去了,就我和我妈在家。”

放下电话,我把上午的工作做完后,到街上买了点水果,按照丹丹说的地址找了过去。市委家属宿舍楼与市广电局办公楼相邻,看样子,丹丹她爸上下班都有可能遇见我们的雷局长。

敲门进去,丹丹带着我到厨房和她妈妈打招呼,我叫了声“阿姨好!”她妈妈挺热情,让我们先聊聊天,一会儿饭熟了再叫我们。

进到丹丹的房间后,屁股刚落椅子,丹丹后腰抵着梳妆台,用手指着我,嗔怪说:“你怎么提前到电台上班了,害得我空跑一趟。”


页面连接:http://www.shhtvs.com/read_0_gymlc/gtaafcaa.html

搜书网 看书阁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爱书网洋葱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