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58章大儒王溤

十二年后

延光二年

陇西郡

已经六十岁的王溤再次来到凉州,脚下是一片荒芜的戈壁,一眼望不到头,前方还有许多被朝廷迁徙的难民。

“娘——”

“给我点吃的吧,求求您。”

“我的孩子,谁偷走了我的孩子!啊呜啊呜!——”

难民们成群结队,从关中出发,要前往凉州那些有水源的地方开荒居住。

他们本就是凉州人,十多年前羌人叛乱,朝廷直接放弃了凉州,还将他们迁徙到关中寄人篱下。

在关中一些荒芜的土地上好不容易刚刚开垦出来几块农田勉强能养活自己。

结果,两年前,朝廷终于镇压了所有参与叛乱的羌人,沦陷十多年的凉州又被收复,于是朝廷又把他们迁徙回凉州充实人口。

迁徙过来,又迁徙回去,这般来回折腾下,许多汉人百姓都死在了迁徙路上。

凉州原本有将近两百万百姓,结果有三十多万死在了羌人叛乱中,有四十多万死在了朝廷苛捐杂税导致的饥荒中,还有六十多万死在了来回迁徙的路上,整个凉州现在只剩六十多万人口。

由于口粮都要自备,朝廷没钱发口粮,所以在迁徙路上,不断有百姓死亡。

到了夜里,还得担心其他难民偷走自己的孩子,然后把自己的孩子吃掉。

时不时有一些忍无可忍的难民直接造反,但立马就会有附近的官兵前来镇压。

虽然朝廷无法满足他们口粮的需求,但可以满足他们铁拳的需求。

路上饿死人没人管,但如果有人说要造反,那就有人管了。

“苍生何辜,唉……”

王溤看不下去了,将自己的口粮拿出来一半,准备分给在场的难民。

“先生,不可!”一旁的一位少年连忙劝阻。

这位少年生得俊朗,唤名董君雅,是颍川郡纶氏县的一个豪强子弟,家中有三十来个佃农,几百亩地,一家人勉强能能读得起蒙学书,能够做到识字,家中子弟虽算不上什么士人,但好歹也是能看懂文字的寒门子弟。

他的父亲是县里的主簿,在王溤路过颍川,并且在颍川顺便讲授经学时,有许多人都去旁听,董君雅便抓住这个机会旁听。

王溤主张有教无类,无论是士族还是豪强,哪怕最底层的老农民,都可以前来旁听他的经学讲道。

虽然用来识字的蒙学书籍,哪怕富农都买得起,只有普通平民才买不起,但那些真正的儒家经学,要么价值千金,要么是别人的祖传,外人要么有关系、要么一掷千金,否则是不可能接触到这些儒家经学的。

而接触不到儒家经学,就意味着不可能通过察举制做官,这一辈子最多就是个吏,运气好可以通过参军获得军功转型为官。

因为经学是察举制门槛。

首先你得懂经学,才有资格成为察举制的目标人群,成为察举制的目标人群后,太守再从众多目标里挑选一个家世背景上等的察举制到朝堂上当官。

也就是说,如果不懂经学,那么连察举制的门都进不去,就更别谈送钱之类的了。

首先得懂经学,进了这个儒家门槛,然后才能靠送钱或者用自己的家世背景,从而让太守察举制自己。


页面连接:http://www.shhtvs.com/read_0_ycfaf/aaaeamge.html

搜书网 看书阁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笔趣小说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